29 歲時的我,曾背負百萬負債,
其中包含 車貸與學貸,甚至車貸一度快繳不出來。
一天,在國中同學會結束後,我與一位朋友聊天,
才知道他的股票資產已累積破 千萬。
那一刻,我震驚不已,
我們年齡相仿,收入相近,卻在財務狀況上有如此巨大的差距。
「我該不該賣車?」
我向他請教,他的回答很直接:「賣掉吧,車是負資產。」
他自己也沒有買車,卻已累積千萬資產。
隔週,我決定賣車,並傳訊息感謝這位同學。
三年後,我的淨資產從負轉正,財務狀況大幅改善。
回頭看,這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。
車子是負資產?我們來定義「資產」與「負資產」
在財務管理中,資產與負資產的區別如下:
資產(Asset):
- 能為你創造收入
- 例如:出租房產、投資股票、配息基金
負資產(Liability):
- 無法創造收入,甚至會持續消耗金錢
- 例如:名牌包包、奢侈品、高額維護成本的汽車
車子什麼時候是資產?
- 如果 車輛能產生收入,例如計程車、貨運車、租賃車,則可以視為資產。
- 但如果 僅用於日常代步且產生高額開銷,那麼它就是負資產。
業務一定需要買車嗎?答案未必
我是保險顧問,住在 高雄,客戶 90% 都在市區,
日常拜訪完全可以靠 摩托車 省時省錢。
當時,我買了一台全新的 Honda Fit,
不是因為業務真的需要,而是因為 我不想被看不起。
我希望別人覺得我業務做得很好,於是選擇買車來證明自己。
但後來證明,賣車並沒有影響我的業績。
外縣市客戶,完全可以透過 高鐵、捷運、客運等大眾運輸工具 拜訪。
當初的購車決定,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,而不是實際需求。
擁有一輛車的真實成本
以當時購買的 Honda Fit 為例,來看看 10 年的總花費:
- 購車成本:75 萬
- 每年養車開銷:10 萬(油錢、保險、保養、停車)
- 10 年總成本:175 萬(75 萬 + 每年 10 萬 × 10 年)
- 10 年後殘值:26 萬
- 10 年總花費:149 萬(175 萬 – 26 萬)
養車 V.S. 投資
如果這筆錢拿去投資 ETF(如 0050),按年報酬 8% 計算:
10 年後將增值為 307 萬。
與 10 年後的中古車殘值 26 萬相比,足足差了 281 萬!
這等於 付出相同成本,卻產生了 11.8 倍的差異。
過早買車,不僅是消費,還會錯失 資產累積與投資的機會成本。
年輕人應該如何做選擇?
在財務規劃的黃金階段,與其購買負資產,不如 先專注於累積資產。
- 錯誤選擇:買車滿足虛榮心,負擔貸款與高額養護費
- 正確選擇:延後購車,將資金投入投資,讓金錢為你工作
當你累積到足夠的資產後,
不僅可以輕鬆買車,還能選擇更高品質的生活方式,
屆時,你看到的人生風景,將會完全不同。
你認為現在買車值得嗎?還是應該延後購買,把資金用來投資?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