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RE人生大學

透過分享閱讀,推廣FIRE理財,實踐財務自由與自我成長,我們關心的不只是金錢,更關心如何實現真正幸福且有意義的生活。快來加入我們的旅程,一起探索財務與人生的可能性!

「錢越多越快樂?」科學揭示:多少錢才能讓你真正幸福?

「錢越多越快樂?」科學揭示:多少錢才能讓你真正幸福?

如果有人問你:『多少錢才算夠?』 多數人的直覺答案可能是:『當然是越多越好!』但科學研究告訴我們,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。

「錢少一點,幸福多一點?」從顏回看簡約生活的美德

《論語》:「賢哉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居陋巷。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」

簡單來說,顏回的生活極為節儉,僅靠一碗飯、一瓢水度日,住在狹窄的巷弄裡。雖然這樣的環境讓大多數人難以忍受,但他仍能保持快樂與滿足,展現了簡約生活的價值。

在古代消費主義還不盛行時,簡約生活被視為一種美德。顏回追求的不是物質上的享受,而是心靈上的富足。當然,我們不是要大家像顏回那麼辛苦、那麼清高,而是要思考:「為什麼顏回可以活得那麼簡約,內心卻那麼富足?」

「賺多少錢才最幸福?」科學數據告訴你答案

根據美國普渡大學(Purdue University)的研究:「收入確實能提升快樂感,但這並不代表『錢越多就越快樂』。」

《思考快與慢》的作者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.卡尼曼也提出相似的研究結論:當收入超過某個金額後,快樂指數會進入高原狀態,收入與快樂的相關性逐漸降低。

這項研究發現,當年收入超過 7 萬美元,約台幣 220 萬,快樂指數的增長會趨緩。甚至當年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,快樂程度可能開始下降。這意味著,金錢帶來的快樂並非無限增加,而是有一個「幸福臨界點」。

富裕人家不見得比我們想像中快樂。

原因在於,快樂的增長主要來自需求的滿足。7 萬美元的收入,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生活需求,例如乾淨的食物、舒適的住房、完善的醫療保健,以及日常消費與娛樂。

而當這些基本需求被滿足後,額外收入對快樂提升的邊際效用會大幅降低,因為後續的消費多屬非必需品,並不影響生存。例如:名牌包包、雙門跑車等。

「有錢真的萬能嗎?」快樂與壓力的真相

當收入超過某個水準後,壓力的來源通常已不是「錢不夠」,而是其他問題,例如:

  • 工作時間太長
  • 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
  • 不符合社會期望

這些都不是金錢能解決的問題。即使你認為:「只要賺夠多錢,就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。」但當你突破了 200 萬收入後,目標可能變成 300 萬;等達到 300 萬時,又會想突破 500 萬。

收入提升的同時,消費也同時提升

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收入提升的同時,消費需求也在同步提升。永遠不會有足夠的錢能讓人感到滿足,這就像一隻倉鼠在滾輪裡不斷奔跑,心理學家稱之為「享樂適應」。

「想了解更多如何關於享樂適應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:《享樂適應(Hedonic Adaptation)幸福感的回歸現象》。」

我們是否正在不斷追逐更多的金錢,卻忽略了真正的幸福?或許,該停下來思考,什麼才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。請停止模仿別人的人生,因為沒有人比你更適合過你的人生。

你對這個議題有什麼看法呢?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!

Youtube 影片